次境功利:欲望河畔,冯氏初心辨善恶 清心少欲,“减法”度人生

与其设种种方法以满足欲,不如在根本上寡欲。寡欲之法,在于减少欲之对象。

——《理想人生》“老子哲学”

明代的《解人颐》中,有一篇很有哲学意味的白话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这首诗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当下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心中的欲望常被挑逗得像是看见红色斗篷的斗牛:他人暴富的经历,让人们血脉贲张,跃跃欲试;时尚名牌漫天飞,哪能心如止水;美女香车招摇过,人们的心早已蠢蠢欲动;更不能忍受的是别墅洋房的诱惑……因此,太多的时候,人们会被世上的名利、金钱、物质所迷惑,心中只想得到,只想将其统统归于己有,而舍不得放下。于是心中就充满了矛盾、忧愁、不安,心灵上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活得很累、很累。

人生是一场旅行,当行囊过于沉重时,就应该拿掉一些累赘的东西,只有适当地放弃才能轻松自在地面对生活。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与其设种种方法以满足欲,不如在根本上寡欲。欲愈寡即愈易满足,而人亦愈受其利。寡欲之法,在于减少欲之对象。”

冯友兰先生一生以哲学为其奋斗的方向,渴望在事业和学术方面有所建树。他想办一所很好的大学,他想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然而,“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他因声望与地位极高总是会被委以重职,出任行政工作。他的心中也有不灭的事功之心,他也有对权力与地位的欲望,但他始终觉得做教授最舒坦,于是,他一次次地辞去了行政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回归学术的单纯。这就是他“减少欲之对象”的方法。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因为想要的太多,而使身上背负远远超出负荷的东西。面对这种情况,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给自己的人生做一次“减法”,将那些多余的“欲”扔掉。

相传,有一次,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了一个山洞里,打开了一座神秘的仓库。这个仓库里装满了放射着奇光异彩的宝贝。仔细一看,每件宝贝上都刻着清晰可辨的字,分别是:骄傲、嫉妒、痛苦、烦恼、谦虚、正直、快乐……这些宝贝是那么漂亮,那么迷人。这时苏格拉底说话了:“孩子们,这些宝贝都是我积攒多年的,你们如果喜欢的话,就拿去吧!”

学生们见一件爱一件,抓起来就往口袋里装。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才发现,装满宝贝的口袋是那么沉重,没走多远,他们便感到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脚步再也无法挪动。苏格拉底又开口了:“孩子们,还是丢掉一些宝贝吧,后面的路还很长呢!”“骄傲”丢掉了,“痛苦”丢掉了,“烦恼”也丢掉了……口袋的重量虽然减轻了不少,但学生们还是感到很沉重,双腿依然像灌了铅似的。

“孩子们,把你们的口袋再翻一翻,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扔掉一些。”苏格拉底再次劝那些孩子们。学生们终于把最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来扔掉了,口袋里只剩下了“谦逊”、“正直”和“快乐”……一下子,他们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

一个人需要的其实十分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那些不断膨胀的物品、工作、责任、人际、家务占据了人们全部的空间和时间,许多人每天只是忙着应付这些,就已喘不过气来,甚至连吃饭、喝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这就是拼命用“加法”的结果:生活失调、精神濒临崩溃。

不妨用“减法”的心态,来进行人生的旅程,扔掉不必要的欲望,轻装上阵,让生活回归最纯粹的样子,人生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