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明境界:从善如登,见贤思齐 私心路上步步陷阱

在任何社会制度中,自私都是最大底不道德。

——《冯友兰谈哲学》“说家国”

私欲是一切生物的共性,而人的私欲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人的不合理的私欲必须要受到制约。如果人心中全是私心杂念,无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和动物没什么区别。因而会有“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这一对人生的呼喊与渴求。

冯友兰先生对此也极为赞同,他说:“在任何社会制度中,自私都是最大底不道德。”那些自私的人心里永远只有自己,他们渴望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他们而转,期望一切的收获都归自己所有,然而,这样的想法总是会令他们无端地生出许多烦恼。

从前有一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乏和干渴。他看见一条竹筒连成的水道淌出清清的细流,就赶紧跑过去捧水便喝。喝饱后,他满足地对竹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水就不要再流了。”他说完后,发现水依然细细地流着,心中发起了火:“我说我喝完了,叫你不要再流,为什么还流?”有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暗自发笑,上前开导说:“你真没有智慧。你自己为什么不离去,反叫水不要来呢?”

希望水只为自己而流,其实是自私心理在作祟,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如果任由自私的天性发展,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容不得自己的利益有一丝一毫的损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去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获取,结果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一天,村里的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想,这个湖既然与海相通,就一定会有很多鱼,于是他就在湖边开始钓鱼。他刚把钓钩扔进湖里,就钩住了一个很重的东西,用力拉也拉不动。

“看来是钓到一条大鱼了!”他兴奋地想着,不过又想:“这么大的一条鱼,如果把它钓起来,被别人看到的话,大家肯定都会跑到这里来钓鱼,那么湖里的鱼很快就会被别人钓完了,所以还是不要告诉别人的好。”

这位渔夫想了一会儿,便告诉儿子:“你赶快回去告诉你妈妈,说爸爸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要妈妈想办法和村里的人吵架,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我钓到了一条大鱼。”

儿子很听话地跑回去告诉了妈妈,妈妈心想:“只是和人吵架根本无法吸引全村所有人的注意,我还是想点更好的办法吧。”于是她就把衣服剪出了很多洞,把儿子的衣服当帽子戴,还用墨水把眼睛的周围擦得黑黑的。对于自己的扮相她很满意,便离开家在村子里走来走去。

邻居看到她,惊讶地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发疯了?”她便开始大吼大叫:“我才没有发疯!你怎么可以这样侮辱我,我要抓你去村长那里,我要叫村长罚你的钱!”村民们看到他们拉拉扯扯吵得很厉害,就都跟着来到村长家,想看看村长如何判决。

村长听完他们各自的说辞,便对渔夫的妻子说道:“你的样子的确很奇怪,不论是谁看了都会问你是不是疯了,所以他不用受罚,该受罚的是你!因为你故意打扮得怪模怪样,还这样大吵大闹,严重扰乱了村民的生活。”

湖边的渔夫在儿子跑回家之后,用力拉钓竿想把鱼拉上来,可是怎么拉也拉不动,他怕再用力会把鱼线拉断,便干脆脱光衣服跳进湖里去抓那条大鱼。当他潜入湖里,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鱼钩是被湖底的树枝钩住,根本就不是钓到什么大鱼!他非常气恼。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他伸手拨开树枝,不料钓钩反弹起来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强忍着剧痛爬上岸来,又湿又冷,但是衣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他只好光着身子沿路回村求救。

渔夫的自私最终伤害到了自己,他同其他的自私者一样,以为独占便是最明智的选择,然而他们忽略了,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人要和他们争夺,也就注定了最后的恶果只能由他们自己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