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境:随芝生从容共阅人世情 薄则于人,善用内心尺度

每人内心都有衡量行为的一把尺,随时都在使用它来衡量别人和自己。

——《中国哲学简史》“忠恕”

人是感性的动物,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对待事物,往往处理事情,冯友兰先生说:“每个人内心都有衡量行为的一把尺,随时都在使用它来衡量别人和自己。”但很多时候,人们内心的尺是和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化的,尤其是在衡量自己和他人时,尺子总是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完全就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衡量标准。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死了。他痛骂上苍不公道,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当哲学家正陷入这种苦恼之际,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这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的脑袋说:“你既然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有资格去批判上苍的行为吗?”

这位哲学家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样,对别人的要求远远超过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在评判别人时,总能头头是道,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可是当自己身陷其中,成为当事人时,就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犯了与别人同样的错误。表现在工作中,一方面是用放大镜来观察他人的行为,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另一方面却故意漠视或放纵自己的行为,毫无标准可言。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了用自己想象中的尺,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却忽略了每个人心中的尺并不一样,拿自己的尺去衡量别人未必合适,何况有时那是连自己都无法达标的尺。不妨将高高举起的、衡量别人的尺粗化一下,试着放低对别人的要求,适度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就会变得圆满很多。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和许多人都是朋友,其中包括许多被人认为是孤僻、不好接近的人。有人十分奇怪卡耐基的想法:“我真搞不懂,你怎么能忍受那些怪人呢?他们的生活与我们一点都不一样。”卡耐基回答:“他们的本性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生活细节上难以一致罢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戴着放大镜去看这些细枝末节呢?难道一个不喜欢笑的人,他的过错就比一个受人欢迎的夸夸其谈者更大吗?只要他们是好人,我们不必如此苛求小处。”

卡耐基不愧是人际关系学大师。其实,人往往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与人相交,要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小节,诸如生活习惯之类,大可以“视而不见”。

服装界有名的商人史瓦兹是一个“薄责于人”的经营者,他的成功就和这个品格有莫大的关系。史瓦兹刚入服装行业的时候,有一次他拿着样衣经过一家小店,却无缘无故地被店主讥讽嘲笑了一通,史瓦兹并未反唇相讥,而是诚恳地请教。店主观点独特,史瓦兹大惊之下,愿高薪聘用他。原来这家小店的店主居然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只是因其自诩天才、性情怪僻而与多位上司闹翻,一气之下发誓不再设计,改行做了小商人。史瓦兹弄清原委后,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诚心请教,这位设计师愤然拒绝,出言不逊,史瓦兹毫不气馁,常去看望他,终于和他成为朋友。这个人后来进入了史瓦兹的服装公司,帮助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服装帝国。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苛求他人,求大同存小异,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所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将心比心,自己不想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的生活氛围就能轻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