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朱元璋是怎么篡改教科书的
梁惠王这一段,还真得多费一些口舌。前面说了,朱熹给孟子留了面子,可有没有人不给孟子留面子呢?有,提起这个人来更是大大地有名,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非常重视儒学教育,而且以身作则。朱元璋自己本来没受过什么教育,大字识不了几个,可有点儿权力之后,便经常请名儒给自己讲书。实话说,他学得还真是不错的,能写写韵文,更能从别人的文字里读出不少含沙射影的东西来,比如,我刚才夸他“以身作则”,这话要是真被他看到了,我的小命就不保了,因为他会认为“则”字是影射他做过“贼”。我一点儿不夸张,当年确实有人因为这个“则”字被他给弄死了。于是,随着朱元璋的学问越来越大,他也就越来越能在书里发现问题了。
这个时候,《孟子》早已是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了。有天朱元璋翻出了《孟子》,想看看,没想到越看越气,终于破口大骂道:“这老小子要是活在今天,我轻饶不了他!”
这倒奇怪了,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之道后来又加上了孟子之道不一直都是官方正统学说吗?做官考试考的就是这些,而且,内容不都是纲纪伦常、仁义礼智什么的吗,会有什么能让朱元璋觉得不对劲的?
朱元璋就是觉得不对劲,他玩了一手狠的——他要篡改教科书!
朱元璋组织了一个孟子专案组,专案组的任务是把《孟子》里面“有问题”的内容通通删掉。于是,经过这个专案组的一番努力,终于废除了旧版教科书,推出了一个新的官方权威版本《孟子节文》,这个“节文”一共节去了原著中的八十五条,并且声明,被节去的内容在以后的科举考试里一概不考。这就是在告诉大家:你们不是想读书考试做官吗,那八十五条已经对你们来说无利可图了!这一个“无利可图”,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再去追寻原版《孟子》了。这真是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孟子》一开篇就大张旗鼓地来做个义利之辨,可到头来左右自己的却还是这个“利”字。
我在读明史的时候,对朱元璋篡改教科书这件事很是好奇,就特别想看看到底这八十五条都是些什么内容(这就是很多人爱读禁书的阴暗心态)。可《孟子节文》推行的时间并不太长,费了好一番工夫才让我找到一个明初刻本的影印本。于是,我就拿着两本书一一核对,这才发现《孟子节文》经常大段大段地删除原文,几乎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都被删掉了,这不由让我联想起了前两年很多人呼吁着要给小学生的书包减肥的事情,看来给学生减负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
这一番核对工作还让我认识到,即便是学习人文学科的知识,数学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从小数学就学得很差,结果这回把书核对完后统计了一下,居然发现被删除的总数是八十八条——不是应该是八十五条吗?当然,影印本所影印的明初刻本里有几页好像是被虫子吃掉了一部分,可能稍微有些影响吧?
《孟子节文》编写组的头头,也就是孟子专案组的组长,叫做刘三吾。他在书前写了一篇“题词”,也就是前言,讲讲为什么要篡改教科书,篡改教科书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的。这篇前言写得极有水平,倒不是说他的文笔有多好,见地有多高,而是他对分寸、火候的拿捏非常老到。要知道,篡改这样一部超级经典可是要担风险的,下手轻了会得罪领导,下手重了又会遭广大知识分子的唾沫围攻,而且,孟子的圣人地位早已深入人心,孟子的话那可是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你要是删,总得拿出来让人信服的理由吧?——重要的是,对内既要达到帝王心中真正的阴暗目的,对外又要拿出一套上得了台面的冠冕堂皇、在情在理的根据来,要让大家知道:其实,和原来大家的认识一样,孟子的话一句都没错,都是真理,可我们删得也没错,删也有删的道理——换句话说就是:孟子没错,我们删得也没错。
这听上去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可刘三吾无疑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前言的一开始被他拿来说事儿的,正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孟子见梁惠王的这一段。刘三吾说:“《孟子》七篇,是圣贤扶持名教之书。这个书呢,有它写作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那时候诸侯争雄,大家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谁都把功利性摆在第一位,没人还去理会什么仁义了。梁惠王在国际局势里一直都交霉运,所以一见孟子便言利。梁惠王关心的这个‘利’是国家利益,而不是财利之利。”
看,刘三吾挑明了孟子是在偷换概念了。但是,往下看,刘三吾接着又替孟子描了几笔,还要维护孟子的宗师地位,他说:“孟子当然明白这点,但他为什么那么说呢,他是怕一旦拿‘利’来开头,不仅会有害于仁义,更会导致弑君之类的大大的坏事。”
刘三吾接下来的话,就要由此引申出篡改教科书的正义性的动机了,所以要批判孟子一下,他说:“孟子说的仁义虽然是正论,但是,他分明是所答非所问呀,所以梁惠王没待见他老人家,孟老先生下边给梁惠王出的主意那就更不着调了,那是忽悠梁惠王呢。”
删书一事我们后面还会陆续说到,现在就先说到这里。看看,《孟子》这开篇的第一段有多重要,对孟子自己来讲这是开宗明义,对别有用心的人来讲这可就是天大的把柄了。
有人可能好奇了,也想知道这帮人到底都把圣贤书删了什么去,我现在先不扯太远了,后面会慢慢来谈。先告诉大家一点:现在我们正在看的这段《孟子》第一篇第一节,就是被《孟子节文》删去了的。俗语有所谓的“掐头去尾”,《孟子》这个“头”已经被掐去了。掐这个“头”看来还只是个幌子,后面掐的才是些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