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成为拆迁废墟的古城

福州是中国著名的古城,历史有一千七八百年之久,而且近代又是南方沿海一带,最热闹,最有历史意义的所在,一个林则徐,是把晚清带入现代世界体系的第一见证人,就中国人自己的说法,那是第一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一个福州船政局再加上一位出身于船政局的严复,给这座古城平添了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进步最耀眼的色彩。还没来福州之前,就听说出产过林则徐、严复、沈葆桢这些晚清名人中的名人的福州三坊七巷,是个访古的好去处。福州的旅游介绍,三坊七巷也是重中之重,堪称福州招徕游客的第一名片。

到了福州,第一个冲动,就是直扑三坊七巷,急不可待地想去看一下这个具有千年历史古巷坊的风貌。人们形容落差比较大的造访,往往会说,乘兴而来,败兴而返。然而,不到返回时,几乎在进入三坊七巷地界的同时,我就已经感到极大的败兴了,因为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整个地区都在大拆大卸,不,应该说是大毁,几乎所有的老房子都被拆掉了,原来的巷坊,只有少数几个还剩下一点儿残余,在仅余下的几个门牌上,还可以依稀看到诸如“郎官巷某号”、“黄巷某号”这样的字样,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是座古巷。几个过去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林则徐故居不开,沈葆桢故居锁门,好容易敲开了严复故居的门,里面的一个大妈开了一个门缝告诉我们,现在内部整修,不开放。只有临着繁华大街的林觉民故居还在开放。这个宅子,其实也是近代另一个名头更大的人物林长民,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父亲的故居,以及冰心的故宅(后来被冰心的父亲买下)。显然,如果这里没有出过那么一个著名的革命者的话,故居不会保护得这么好,比一比严复和沈葆桢的故居,不用进门,仅看看大门,就可以看出区别来。

我相信,福州市政府,对三坊七巷的改造,多半不会将之变成商品房,或者商用大厦,而且我提到的这些名人故居,也很可能会得到保留。只是像梁章钜、李馥、陈袭裘、林聪彝(林则徐子)和刘冠雄等人的故居,估计就玄。改造后的模样,应该是比照上海改造石库门那样,弄出一个新生的三坊七巷来,远看古色古香,近看则金碧辉煌,簇新铮亮。似乎不大可能修旧如旧,恢复当年的旧观。因为在现场看,工人们拆得很生猛,拆下来的瓦和木料,基本上都没了,少量的旧砖,随意堆在那里,没有分类,更没有编号。将来新生的三坊七巷,包括那些作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超级名人故居,如此这般地翻新起来,估计都会变成老建筑其表,钢筋水泥其里的假古董。

世界上凡是有点儿历史的古城,旧城改造,都是一个难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但是很少有像中国人这样,不是大规模地拆旧建新,就是大规模地拆旧翻新。相对而言,翻新的部分,只占很少一部分,多半是那些世界上都有知名度的古建筑,才有这个资格,否则,无论有多大的文化价值,也都是推土机上来,一推了之。现在看来,即使是那些似乎受到格外照顾的部分,翻新式的改造,也大有问题。

当年的古建筑,我们且不说其人文历史的内涵,只说建筑本身,不仅其雕梁画栋有讲究,山墙漏窗有讲究,连铺地的砖,也有讲究,据说三坊七巷这个地方,一般中等人家地上的泥,都是从海里挖来的,梅雨天不返潮。然而,我们现在的重建,这些讲究都没有了,讲究的只是华美的外表,用这样的外表,来赢得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游客的欢心。这样的现象,不止福州一地,上海新的石库门如此,北京翻新的四合院也如此。现在的中国城市,无论历史长短,走到街上,个个都像纽约,其实比纽约还新,高楼大厦,大玻璃,钢结构,随便在那里照张照片,任谁也分不出是什么地方。过不了多久,在中国的土地上,像福州这样正在拆迁中的古建筑也找不到了,要找,只能翻画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