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文化的风云变幻 那座中西合璧的牌坊
陈芳这个名字实在是过于普通,普通到了人们不大可能想到拥有这名字的人会是一个大人物。然而,在珠海,人们都知道,的确有过一个名叫陈芳的大人物。那里的人也许会不知道民国第一任总理同乡唐绍仪,但是,没有人不知道陈芳。在清朝的官方档案里,陈芳叫陈国芬,在他的第二祖国夏威夷(当时还没有并入美国,仅仅是美国的保护国),叫Chun Afong,那里的人们称他为Afong先生。
我最早接触陈芳这个名字,是当年摸孙中山史料的时候,不过当时只是一掠而过,没有留下多少印象。真正让我记住这个名字的是珠海城郊一座,不确切地说是三分之二座牌坊。这是我一生中所见过的最独特、最豪华的牌坊。严格来讲,它不像中国的牌坊,更像西方的“门”,如勃兰登堡门和凯旋门那种门,因为它不是中国牌坊那种单根石或者木的十字形架构,而是双层的石建筑,说它是石头楼台也无不可。据珠海当地的朋友说,这样的牌坊,陈芳有四座。帝制时代,多数的牌坊有点类似后来的勋章奖状什么的,是皇帝用来表彰好人好事的。那时候的好人好事,就是节妇烈妇、义士孝子等。所谓义士大多是所谓的乐善好施一类的人,就是朝廷有事、缺钱了,你能舍得拿出银子来捐献,额度达到一定的量,就可以有一座奉皇命敕建的牌坊。当然,牌坊建成什么规模,主要看主人的财力。
陈芳是珠海人。珠海这个地方,在清朝有一部分属香山县,是个全中国最有特色的所在。特色就在于香山境内有个澳门,这个地方自从明朝中叶被葡萄牙人赖住之后,成了全中国唯一方便见到洋人的地方,因此周边出了一批最早跟洋人打交道的人,出来留学的数容闳,出来经商的number one就是陈芳。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陈芳就已经到澳门跟着伯父做生意了,有传记说他中过秀才,后来乡试失败才弃文从商,大概不确。陈芳经商时年纪在二十上下,在科名不盛的广东,这样一个年轻秀才在乡下已经是了不得的人物,断然不会因为一次考试不售便去操贱业的。况且,1849年陈芳到夏威夷之时自报姓名陈阿芳,也不像个读书人的名字,入关照片上一副愣小子模样,无论如何都无法跟一个饱学的秀才联系起来。
也许,陈芳在家乡读过几天子曰诗云,但他经商迹基本上跟这点文化水没有太多的关系。他的长处不仅是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关键是比别的华侨商人多点政治头脑,喜欢参加当地的名流聚会,跟政界来往。当时,夏威夷还仅仅是美国的保护国,有一定的自主性,还有国王。陈芳不知怎么搭上了一个被夏威夷王室收养的白人少女朱丽亚,两人结为夫妻。因此家乡人到今天都传说,陈芳成了夏威夷的驸马爷。其实,说是驸马有点勉强,不过陈芳借此跟王室搭上关系倒是真的。后来,陈芳又资助了王室中受美国支持的一位继承人(说起来是朱丽亚的义兄,看上去很像白人)登上王位。这一宝押对,陈芳从此政商两界通吃,进了夏威夷的枢密院。
然而,陈芳毕竟是华人,在异国他乡地位再显赫,还是免不了故国之思。听说清朝政府派了陈兰彬和容闳作为正副公使来到美国(实际的契机是他们带来了一队留美幼童),陈芳上书公使,要求在夏威夷也设立中国驻外办事机构,保护华商利益。于是,陈芳成了在家里办公的中国驻夏威夷领事,摇身一变,成为大清国不拿俸禄的驻外官员。
然而,放弃了夏威夷国籍的陈芳日子开始不好过了,来自美国的排华风潮渐渐吹上这个岛国,加上1889年陈芳特别喜欢的极有经营头脑的长子陈龙猝死,对他打击特大,于是萌生了叶落归根的念头。次年,陈芳变卖了部分家产,告别了朱丽亚,回到了家乡。
还处在“经济现代化”当口的祖国,原本该有他用武之地,虽然年过六十,但踏上家乡土地,陈芳其实还蛮有期待。他早就听说,几个小同乡,容闳、徐润、唐廷枢都在朝廷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中一展身手,挣来功名,光宗耀祖。陈芳回国几次大规模的捐献也说明他并非真的就想终老泉下。可是,等到回来才发现自强运动此时已成回光返照之势,中国的资本主义无论如何都闯不过官督商办的坎,几个当年风光无限的小同乡,唐廷枢、徐润、郑藻如都灰头土脸,有的人只好回家养老了。当时的中国最稀缺的就是现代企业家和商人,但是,这样的人恰恰没有施展的空间。
因此,回国后的十几年里,陈芳除了给自己家乡的村子修修路、通通渠,让乡亲们见识了什么叫电灯之外,唯一的事业就是修了四座中西合璧的牌坊,当然也给自己的父母和搁在家乡几十年的原配夫人挣来了封诰。在陈芳的故居,我看到了陈芳原配夫人李氏身穿补服带朝珠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