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四章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

我经常会收到初中三年级或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寄来的社会调查明信片。在许多产问题中,经常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小的时候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这种明信片时,总会有四五个少男少女放学后在教室里把头凑在一块儿,商量课外小组活动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想像他们做完社会调查问卷后,或者聊天,或者不做声地各自在心里继续想着什么。

比如,如果我说,我一直想成为现在自己这样的人,他们中大概就会有人觉得:大人中还有这么自我满足类型的呐。或者我说,我没能成为自己小时候一直想成为的那样的人,他们就会想:好可怜啊之类。

也许,少男少女们在读调查结果之前就已经做“结果会是如此如此吧”的预想了。完全不去考虑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会得到怎样的回答就做问卷自然不是一件好事。实际上,提完问题之后到收到答案以前,没有考虑回答的基本上也不是一件好。

我在对这事情做了许多考虑之后,决定不回答社会调查问卷了。 但是,却不知不觉地像下面那样在头脑中构思起文章来。

我小时候,每次想这个问题时,大概都都是对不同内涵的“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思考。因为是战争中的孩子,所以我和一起玩儿的小朋友好像谁都有成为战斗机驾驶员的愿望。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停留在心的表层的东西,内心深处我却在说不。我觉得我不具备作为飞行员所必需的灵活的运动能力、在狭窄的操纵席迅速衡量事态的判断能力、数据综合运算后与敌机英勇战斗的能力。我头脑的工作方式大概不属于这促类型,我想。

其实在我看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并不是指做什么工作,而是指想成为拥有什么样的心灵和保持什么样人生态度的人。那时候,我心里是有一个具体人物的。我想等我长大了,不现在就开始。我就想成为他那样的人。一个有勇气的人。

在一次“你所尊敬的人”的命题作文中,我写了那个人的事。因为语文老师在班级里读了我的作文,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大笑的。甚至发展到高年级的女生也特意来我们教室前的楼道里,站在那儿边用手指着我边大笑的地步,因为这个,作文发下来以后我就把它撕碎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可是尽管如此,那个人的事情我一直不能忘怀,甚至就在今天,当时被感动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个人的名字我记不太清楚——好像是姓kouno——如果通过相关事情来回忆的话,按当时的叫法,大概是发生在国民学校三年级以前的事情。

2

kouno是一个看上去很苍老的人。他在小学,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做校务员。当时我们都叫他勤杂工。用英语说就是pepper and salt。他剪得短短寸头,头发白多黑少,毫不修剪的胡须在脸颊和下巴上乱扎扎的,很刺眼。小小的个子,穿一件黑色立领的制服,永远是拿着一把扫帚扫校园的墙角。他的形象甚至让我们低年级的学生害怕,老师们对来自他的问好也不太理睬。这就是他留给我的印象,我逐渐熟悉了学校以后,也就不再注意他了。

就在这时发生了“山犬事件”。

山犬最初是指日本狼,这种日本产小个头的狼在很久以前就绝了种。战争期间,食物减少了,有余裕养得起狗的人家也越来越少。少量的狗在环绕小村的山坡上跑,渐渐地野性恢复到它们身上。人们那时说的山犬便是这些狗,并不是原意的山犬又在村里重新出现。但是村里的大人孩子都很害怕这种恢复了野性的山犬。

有一天,山犬中最大的一只在中午休息时间跑到了校园里,转圈地追赶学生们,所幸的是没有谁被它咬着。但是,女生们的哭哭叫叫声早已震荡了整个学校。好不容易,我们都跑进教室里避难了。那只山犬仍然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跑。我们在教室里一直盯着那只狗,有的老师还说这山犬也许得狂犬病。

就在那当儿,藏在饮水池边小屋里的高等科的三名女生往校舍这边逃来,但她们被山犬发现了。整个校舍里的人都紧张得失声惊叫起来。那时村里没有中学和女校,高等科是我们对国民学校毕业后留下来继续学习的学生的称呼。

这时候,kouno紧握竹扫帚,一只黑犬般地向山犬扑去,立刻与吼叫着正要下口咬女学生的山犬搏斗了起来。最后,山犬被击退,顺着校舍之间的小路败退到山后去了。老师和学生们还是害怕反扑,一直躲在教室里不敢出来。Kouno从蹲坐着哭的三个女生的身边离开一点,垂着头站在校园里。

我就是想成为这样的人。我盼望着。我曾经学习了树木方面的知识,想将来在森林合作社工作,这个理想之中也包含着在林子里保护女学生不被山犬伤害的内容。

3

现在我的头发也花白了,也是黑的少白的多,大概比当年的kouno还要大十几岁吧。现在我琢磨,孩童的时候,其实是任何时候,我都希望自己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我想不论是谁,都会有几个刻在自己心里的偶像吧。我检讨了自己迄今为止的人生,发现无论自己想成为谁那样的人,最终都没和那个人一模一样;但是同时我也发现,自己还是一点一点地像起那个人了。

因此可以这样说,从小时候起就对某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存有深刻的印象,持有要成为那样的人的决心,我觉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人格即人。孩子就是应该以孩子的方式去探寻人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我小时候对人的看法有正确的地方,也确实有搞错的地方,那是受大人们的“那个人不行”等说法影响造成的,现在我把它连同羞耻一同抹去。但是与此相反,也不要受大人的“那个人了不起”的说法左右。凡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思考的话,一般说来都会是对的。

4

下面举的这个例子是一个少年写的文章。他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之后作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的判断的

1923年,即大正12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作文是当时在东京经历了那次地震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

这次的地震和火灾在深川和本所地区最为严重。深川的猿江小学校长在地震那天说学校是钢筋水泥建筑,应该是安全的。所以,让附近大批居民进来避难。连平时下雨天使用的操场等地方都被避难者和行李占得满满的。可是地震过后,大火凶猛地,向避难者扑来。“糟糕!这么多人不马上疏散的话……”校长说完,立即和其他老师一起疏散避难者,之后,又把“御真影”交给了副校长,让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去避难却……

在这个地方我暂时中断引用,说一下写文章时需留心注意的地方。大家都看过图书馆或者爸爸书架上的书吧?那些书里的“注”总是用比正文小一些的字体印在正文的旁边或者文章的最末尾。我这里想说的就是注意一下做“注”的方法。

首先,说引用作文中的一个小问题,不过也许是引用文章印刷上的错误,在“大火凶猛地,向避难者扑来”的“凶猛地”的后面不加“,”更好。“御真影”是一直到战败为止,哪个学校都有的天皇天后的照片。我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让人既恐怖又深感不尽情理的传闻。说某个学校因为失火“御真影”被烧,校长知道责任重大而自杀了。

其次,说一下文章的接续的方法。在上面中断引用的地方,即“……让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去避难”之后、转折“却”之前,先画上一个句号,再用另一句话继续下文则更好。即为……之后,又把“御真影”交给了副校长,让他和其他老师一起去避难。可是……因为“可是”后面的句子也比较长。写这篇文章的少年,一定是听说猿江小学校长事迹的时候被深深地打动了,所以,把当时感受到的气氛和内心的感动如实地写出来了。接着上面断开的地方,少年继续写道:

他大概是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时间逃出去,因此早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心理准备。

自然,这一句就这样也很好,但是如果是我的话,会把它写得更长一些。把“准备”后面的句号换成逗号。接下去他写道:

所以后来人们找到他时,看到的是产规规矩矩地坐在操场上,手里握着钥匙,两臂交叉抱在胸前,已经死去了的他。没有放下众人抢先逃命,而是把避难者疏散开。在没有时间逃离险境的情况下,一个人堂堂正正地面对了惨死。这实在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里的“惨死”本来是读作sansi,现在读作zanzi的人居多。虽然是这样,但是用于“惨死”的时候,sansi这个读法是正确的。这个细小的地方也请记住——意思是死得残酷。

这个少年把校长死去时的姿势、手中拿的东西、手臂的样子等,如此详细地、清楚地写出来,正是因为他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边听一边如自己亲眼目睹一样在头脑中形成了画面。他回想着这个画面,写出了最真实并且在他心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除此而外,少年还对校长在地震、火灾并发的那个日子里的言行在所有人的行动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做了揭示:“这实在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表述了自己的意见。

这个少年还写了一篇更长的记录,叫做《关东大地震后的七十年》。现在是公元2000年,关东大地震是77年前发生的事情。那个少年后来成长为政治思想史的大学者。我在美国的大学曾多次和师从过这位名叫丸山真男的大学者的研究者一起工作,在他们对这位大学者的回忆中也包含着这个少年的面影,让我感觉到他们内心深处对丸山先生恒久不变的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