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战史罕见 8、苏中军区规定节省民力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在完成了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后,撕毁了一切停战协议,大举进犯我中原解放区,随即向我山东、苏皖、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东北等解放区大举进攻,进攻的重点在华东解放区,从此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内战。
1946年7月20日,党中央发出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指示,明确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并规定了军事、政治、经济的方针政策。在军事上坚持实行运动战,以歼灭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在政治上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壮大革命力量;在经济上要作持久打算,坚持自力更生,增加生产,厉行节约。
这期间,在战勤保障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部队各级都到政府要支前力量,缺乏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有的部队“一兵三夫”,有的“一兵四夫”,有的还没有;一方面造成一些浪费,另一方面造成政府机构,尤其县以下各级政府应接不暇,或无力支援,或发生违纪现象,甚至一些地方干部躲了起来。同时,部队使用支前力量时,组织管理不善,诸如编组不严,政治思想、生活保障等工作不落实,致使一些支前群众开小差,造成部队向政府反复要,等等。为纠正这些混乱现象,各战略区先后进行了整顿,区分了动员的范围和权限,强调部队要精心计划,妥善解决民夫的食宿和思想教育工作;尽量压缩需要,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注意平衡地区间的战勤任务。
1946年8月下旬,苏中战役后,华中野战军首长在《为爱护民力给各级军政首长的一封信》中指出:爱惜民力、物力,在对今天达到争取战争最后胜利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在40天作战中,我军开始学会大兵团的运动战之战术,武器有了很大的充实,军事技术也提高了。……但是在这40天中被大家忽视,而且是另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即是节省民力物力的工作。……而现在则由于民夫多,浪费民夫已达到惊人的程度,许多人什么都不背,一切交民夫挑起来,许多不必要的东西也用民夫挑起来,有的拿民夫摆在火线上去抢救伤兵或抢架浮桥,甚至在通过封锁线时不派掩护部队,致使民夫伤亡很大,在40天中已有数百民夫之伤亡,拖病者更多……今日之战争是人力物力对比之战争。我在物力上是占着极大的劣势。但战争是在解放区内打,而在人力上我们是占了优势的。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爱惜这个力量,很经济地使用这个力量,那么我们的人力仍然是有限量的,将会使我们因人力物力接济不上而走到失败。……根据40天后勤工作之估计,此次作战中共用去民力达1与3之比至1与4之比,即是说1个兵即用去了3个至4个民夫,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按照一般的原则,前方民夫最多只能是1比1即够用,后方运输线有1比0.5即够。
为了达到节省民力有利于持久作战,特规定如下几点,希望各级军事、政治、供给、卫生等机关,严格执行。
第一,每一个战士之全部东西一律自己背,不准用民夫挑……
第二,干部排以下者除随身携带外,其余放在民夫担,每人不得超过8斤。连队之连级干部共用一个民夫,总共不超过60斤,其他连级干部每人不能超过10斤,营级以上干部每人不得超过15斤,团级不得超过30斤,营团两级有马者则减去2/3放在马上。应严格限制。
第三,每个伙食单位之伙食担子不得超过2人。
第四,粮食担子一般不得超过3天所需之粮,即10个人所需粮食等于一个民夫。
第五,弹药应由每团组成一个输送队,由民夫与俘虏夫子组成,专门负责,但必须有1/3的老夫子,以便管理。
第六,每团组成一个担架队。20副担架60个夫子,担负从火线上救护伤员,下火线后交给民夫。担架兵可由2/3的俘虏充当。
第七,每师立即成立一个工兵连,担任搭桥修路任务,可从俘虏工兵选择,但不能超过1/3。
……
必须做到民夫除担架外部队直接使用者不能超过25%,即1万军队不能超过2500民夫,并求得逐渐减少,以备持久作战(《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10册第327~3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