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主持人也是个人 第四章 华少不是名人,那只是个人名

1918年,杭州虎跑寺,有个人落发为僧。

从此,一位艺术家消失,一位得道高僧诞生。这个人就是弘一法师,他剃度之前有个俗家名号——李叔同。

关于他的传奇,我无须多说,几乎所有人都知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先生当年的名望如日中天,却突然剃度皈依,隐逸山林,这份决绝实在难得。

先生和我,有云泥之别,我不敢高攀。我借用他的经历是想说,别以为名人日子好过,不做名人,平淡一生,和心爱的人一起静静走到人生终点,也是修来的福分。我要是有天铅华洗尽,就连出书的必要都没了,那才叫解脱呢。但我还舍不得老婆和孩子。

那所谓名人的头衔,让我失去了很多快乐,公众的关注让我以前的那份洒脱、率真几乎荡然无存,甚至有时候会觉得现在的自己好陌生。

如今在中国,谁要说自己追名逐利,多半会被人不齿;而说自己淡泊名利,也会被人说是虚伪。这就怪了,怎么说都不对,难道名利二字成了我们的罗生门?

希望一夜成名,却又看不惯一夜成名的人,可能是包括曾经的我在内的不少人的内心写照。刚进入社会那会儿,我也是个愤青,看什么都不顺眼,对于那些成名的人,根本没来由地不屑,每天就想着自己有一天要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特别喜欢在本子上签自己的名字。我那时没事也在书本的空白处练习签名,琢磨着名字怎么签才好看。等到自己长大成人,特别是最近几年,接触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才知道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一夜成名的好事。别人的台下苦功、忍辱负重我们都看不到,哪儿有资格评判!

一次与朋友喝茶小聚,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华少,如果你看到别人中了五百万,是不是也会想,为什么中奖的不是自己?”我点点头,这种想法我确实有。

“你是不是曾经经过某个卖彩票的地方,突然心想,要不要进去买几注?”朋友的问题跟得很紧。

“是啊。”大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吧。

“那你买了吗?”朋友追问。

“我没买。”我没有说谎,真的一次都没买过。

朋友微微一笑,那笑容很有些深不可测的味道:“这就是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买了彩票,哪怕只是一张,说不定中奖的就是你了!”

他讲完以后,我哈哈大笑。这个故事很励志——原来五百万元离我那么近,近到只是跨进彩票站大门的一步之遥!当时,我只把这番对话当作玩笑,并未放在心上,但事后想来,颇为耐人寻味。

一步之遥的距离是多远,我们不用计较,是否跨出了这一步,才是问题关键。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就是做与不做的区别。倘若迈不出第一步,成功便无从谈起。有人说,功名利禄无穷尽,要懂舍得。我部分赞同,同时觉得,有得才会舍,如果根本不知名利为何物,又何来舍弃呢?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被名利遮住眼。

套用赵本山老师的一句话,我想说:华少不是名人,那只是个人名,只是这个人名出现得频繁了些,借助浙江卫视的平台被很多人知道了。即使别人现在把我当回事,前呼后拥,也保不住哪天我落魄了,被人落井下石。

这就是我的名利观。